主題分類

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

【作品】1/35 Safari 惡魔角龍 Diabloceratops 製作+完成輯


大菠蘿角龍 暗黑破壞神角龍 惡魔角龍(Diabloceratops)是種發現得晚(2002年出土),但在歐美人氣極度高漲的一種尖角龍亞科恐龍。


↑友人KADOKAWA以作品為藍本,所繪的惡魔角龍Q版頭貼;與頭骨化石對照,簡單幾筆就展現了物種特有的頭骨特徵。

理由很好懂:除了頸盾頂端高高翹起的雙角,氣勢猶如大公羊一般乖張之外,還多虧了他那超炫砲的名字,不僅字義引人注目,又跟經典遊戲:暗黑破壞神(Diablo,即西文惡魔之意)名出同源,親切感大加分,更有推波助瀾之效。
 大菠蘿暗黑破壞神,見證了一世代人的青春。


惡魔角龍生活在8100萬至7600萬年前的北美洲,體長估計可達5.5公尺,體重約2噸,整體比現生的白犀牛稍大,屬於中等尺寸的角龍類恐龍。

↑Walter Myers所繪製的惡魔角龍與白犀牛尺寸對比圖。

此物種的發現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,因為惡魔角龍的骨骼特徵相當原始,甚至有不少構造與更原始的原角龍科相似,因此咸信他們有可能是最古老的尖角龍亞科恐龍,可以視為原角龍科向更進步的角龍科過渡的橋樑。

惡魔角龍出土的地層中並未發現大型肉食恐龍,因此惡魔角龍們可能完全沒有天敵;頸盾上較大的孔洞可推斷其缺乏防禦功能,可能是作為示威或求偶用的視覺展示物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Safari的惡魔角龍出品於2013年,正是該廠品質正式進入打擺子的一年,雖然題材極其吸引人,但是有些地方使人感到不甚滿意。

 ↑Safari的官圖,在棚拍與樣品塗裝加持下,看著還不算太差;雖然色指比較晦暗單調,但是黑-灰-橙-黃-白的漸變過渡尚稱耐看,姿態也很不錯。


 ↑現實與樣品的差距...。

量產品更像是在白色中帶點透明橙的素體上,草草掃上黑色的感覺,看起來不僅單調,還讓底下太過整齊的大鱗片變得過於醒目,導致品相非常掉價...問題是這隻的定價並不便宜,小小的尺寸,價格卻高達NT$450。


這尊買來就是要重塗的啦!」←購買時的心音。

結果實際動手後,卻卡關了不短的時間...因為想不到適合的色指,又想在上面搞點新花樣,因此在修尖角跟喙,並且噴灰以後,進度就延宕了一兩個月。

直到發生了以下幾個契機:

一.在露天看到森浩二的魚類雕塑成品,被他們鱗片底層閃著神祕磷光的美麗色彩所困惑,尋思破解之道…。
 ↑森浩二推特的魚類作品圖。

二.偶然在前輩蠻原工作室網誌的網誌,看到了德川廣和先生講述的「在漆料中加入______,即可提升細節立體感」的小絕技。

↑該文探討德川先生的待兼鱷是如何在偏暗的色調下,依然細節分明,閃著神祕光芒的骨板似乎透漏了玄機?


三.看到馬自達魂晶紅遠勝一般金屬紅的耀眼效果,忍不住去查了一下他們漆膜的原理...。 

三個東西看完後,我好像明白了什麼(❛◡❛✿)

於是用心中暗忖的方式依樣畫葫蘆以後的效果:
感覺很可以!(請無視超亂的背景OTZ。)

底色漆料中混入了老人牌的______(金/銀),並且根據明暗位置稍微噴出點色差。

最後再噴上______營造折射,就能在不同角度的燈光照耀下,閃爍出非常微妙的反光。

 ↑初步遮噴出紋路,走的是黑-橙交雜,強調警戒感的配色。

 (╬☉д⊙)

紋路進一步用筆塗修整,分割一下,以免太過西瓜...。


↑於是完成了紋路的塗佈。 


↑經社團朋友提醒,發現這配色意外跟寵物蠑螈---金麒麟(Tylototriton shanjing,紅瘰疣螈)甚是雷同∑( ̄□ ̄;)。


接著簡單用油畫顏料上個漬洗稍破壞一下彩度,以免太過超現實…雖然我覺得這一步驟之前的色彩是最炫目的。

最後重新檢討一下色塊,就完成了,上圖(⁰▿⁰)。

↑左側照。

可以注意腹部的色彩漸變呈現,以及依不同角度產生的閃光變化。

↑標準照角度。

Safari角龍造型的一大優點:前足呈「O型腿」的新考證樣貌都有如實呈現。

↑右側面。

大腿側跟腹腔反射出還不錯的色彩😋。

↑腹、背鱗特寫。

由於自帶反光/折射,每個鱗片看起來都很醒目,達到自己想要營造的「魚皮」質感。

 
↑最近坦克的盒繪好像很流行這個角度(笑)。

這時折射出來的色彩是個人最喜歡的效果。

↑頭雕右側面。

眼睛小如綠豆,左右眼還不對稱,悲憤!點睛時費了好些功夫才滿意。




↑俯視圖。
  
角龍類題材的妙處,就是俯視時總能帶給爬蟲黨意外驚喜,每每讓人有奇幻而超現實的感受;樣貌各異的頭角與頸盾是他們最迷人之處,與現生的棘蜥或角蝰帶給眾人的視覺刺激有異曲同工之妙。

也許每個大男孩的心中,都還是憧憬著早已不存在於世的魔龍吧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小結:

本作雖然總工期拖得有點長,但是大多數時間是放在構思色塊跟暴買其他東西,以及對新上色技法的大膽嘗試上,一旦開始施作,進度就快很多了。

本作在製作的過程中,重點在於觀察技法的可控性。

很多土法煉鋼琢磨出來的招式常常伴隨著偶然,而達成意料之外的好效果;但能否在下次重新再現,就很看緣分了。

而本次對於新塗裝技法的挑戰一共歷經了兩次,每次都能達成預期的表現,鱗片的立體感與折射出來的魚皮般的光澤都有達到自己的要求,可知這套技巧不僅想法正確,還是可複製的。

做學問時總強調控制變因才能得證實驗的有效性,在製作本作品時,不禁感懷起了當年敝業師的教誨(合掌)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