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分類

2019年10月5日 星期六

【隨想雜談】如何簡單修「圓鱗」?

廉價塑膠玩具的原罪:分模線,可說是把玩時相當令人掃興的存在。

任何塑膠模型/玩具一旦進入「量產」,其生產工藝絕對不脫「先開個模」進而「塑膠射出成型」的流程。
↑塑膠射出超簡易原理圖,上下模具夾合處就是分模線容易現形之處。

為了確保大量生產過程中模具的耐久度,所以模具通常是鋼或銅等硬質的金屬材質所製造。

而GK模型由於採用柔軟、具彈性的矽膠模,較單純的大塊零件有機會單向鑄造後,直接「原路」拔回去,這就是為什麼雕像先天保留細節較強的原因之一。



 ↑即使造型複雜如哥吉拉、材質易碎如寶麗石,依然可以分成少量大塊件,再整個從矽膠模具中拔出,省卻大量拼接線與分模線的問題,GK保留細節的優勢可見一斑。

但塑料射出件則不一樣------在這些堅硬的鋼模內注塑、固化完成後,是絕對無法從裡面「硬扯」出來的。

模具設計者必須將整組模具預先分割為數塊,再向設計好的方向「拔模」,才能將塑膠零件從模具中取出;而各塊模具拼接之處,難免會有些許的縫隙,注塑進去的塑料滲入其中,就會在注塑件表面上留下一條細線般的印子,這就是「分模線」,是十分常見的工藝瑕疵。

↑頸部清晰可見的那條線就是分模線,圖為NECA 1994哥吉拉。


↑即使以景品水準較佳聞名的Taito,2019新品初音未來的小腿處依然可見分模線痕跡(雖說不算很明顯啦)。


而在分模線的附近,通常也是各種疑難雜症好發之處,比方說因為注塑壓力問題形成的縮水紋,以及模具錯位而形成的段差等,都是讓人頭痛的問題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對抗分模線的第一步,鋼尺是不錯的工具,用側邊刨個幾下就能刮除大多數分模線,再用砂紙磨一磨即可整平。

↑我偏愛20cm長,有點厚度的這型鋼尺。

但有一種狀況十分常見:當你努力地刮除了分模線,才驚恐地發現線是沒了,底部卻伴隨著縮水下凹,於是不得不又補又磨;一番折騰以後,旁邊的細節都一併毀掉,這就讓人很難受了。

缺失的細節,我們可以用刻線工具來補回去,專業一點的人用刻線針,土炮的話用稱手的任何錐狀物都行。

↑↓上,三百多塊的長谷川TT-1刻線針,下,15元一把的麻布袋針,要怎麼挑選趁手的工具則依使用者綜合考量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

有個狀況使人特別頭疼,面對恐龍模型鱗片多而整齊的狀況時,光數量就使人感到壓力巨大,弧線構成的圓形鱗片尤為麻煩,一個個重刻讓人煩躁不已,PVC材質如果刻得不夠大力往往還會復位,過度暴力去開鑿還很容易刻爛;如果沒有輔具支持,隨便都能讓人摔刻針,大喊「人間不值得(崩潰)」

面對這道難題,困難點不在解題過程,而是解題方式------圓鱗不能刻,得用「打」的。

↑吊卡裝的Soft Model舊款三角龍。

這次的範例選用了Faverite社舊Soft Model系列1/50三角龍,本作的重點不在塗裝,而是造型討喜。

雖然直到現在,我還是沒查出他的原型師是誰,但是造型明顯向Desktop Model系列的造型靠攏,無臉頰的舊式還原很有魅力,滿布周身的圓形鱗片也讓他看起來細節滿滿。



本作盡力達到在一體成型為前提下,努力藏好分模線,但三角龍複雜的外型使這成為難解之題------從嘴喙到臉到額角,藏不住的分模線就這樣跨在正面,一旦發現的話就讓人非常在意了...。

↑鼻子、頸盾上的分模線讓人很難忽視。

於是用鋼尺刮掉後,哇,有個縮水紋,不得不用瞬間膠混爽身粉當填充材,填補而打磨之;凹陷是平了,周邊的細節也連帶被整平了,這是難免的破壞;一個個刻回去太不切實際,於是有請工具。
↑法寶:0.5、0.8、1.0、1.2mm皮件沖孔器(圓沖)。

在想要製造鱗片之處用力壓下,然後轉動,就能逐步切割出深度,反覆交替不同口徑的沖孔器使用,增加隨機感,不消一會兒,一個個失去的鱗片就能一一製造回來了。

↑補打回去的鱗片。

過程中難免會手殘壓壞掉,但完全不要緊,稍加打磨後重新再壓鱗片,直到完全滿意即可;建議可以用刻線針在圓周跑一圈,加深之外還能多點手作感。

↑最後噴底漆補土,上墨線檢查效果,搞定!



看,很簡單吧?有相關煩惱的夥伴們也一起試試吧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