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分類

2020年1月19日 星期日

【隨想雜談】豬年話豬

「豨」這個字,一般人可能對其感到十分陌生,其實就是「豬」的意思。

在古代,豬的形象與現今可謂大不相同,馴化的家豬尚未普及,成群野豬仍在四野遊蕩;不受控制、體型龐大的野生豬群,對於早期人類而言無異於頭疼的猛獸。

↑狩獵季被獵人射殺的野豬,如果在冷兵器時期,這種體積的巨獸絕對沒有人敢掉以輕心。
圖源:TAURUS SAFARI。




由於野豬視力很差、嗅覺敏銳,而又什麼都能吃,生活習性就是被各種可能是食物的氣味所引導,再用發達的口鼻挖掘出來;農耕社會人們種植的各種雜糧無疑是豬群們的理想美餐,所以人與豬的衝突往往越演越烈。

東北有句土話:一豬二熊三老虎」,正是說明三種野獸在人類心目中的威脅順序;野豬之所以位列首位,就是因為他們被驚擾時不僅不會驚懼奔逃,反而更喜歡朝目標衝撞而去,威脅性十足。

日文成句豬突猛進」就很鮮明地述說了野豬的這項特點

 ↑這句成句誕生的時間比近年爆紅的嘴平伊之助要早得多。

正因為野豬過去的猛獸形象,」這個字眼在中國文化史上有著跟現在截然不同的意義。

神話史中,南方桑林有大豬怪封豨」作亂,民不聊生,堯派出神箭手太羿出馬,才將之活捉;降伏封豨的功業之大,也是讓堯後來受到萬民擁戴,而即天子位的緣由之一。

↑封豨又名封豕,以貪婪殘暴而著稱,與巴蛇(修蛇)齊名;成語封豕修蛇」就是形容貪暴之人。
圖源:妖怪補完計畫。

漢初的陳與漢末的昌都是以」為名的著名人物;用現在的眼光來看,用豬當名字似乎很滑稽,但在當代就跟名字叫張龍或趙虎的邏輯一樣,爹親用兇猛的獸類為男子命名,以振雄風,再正常不過了。

---

始新世中期開始,哺乳類終於擺脫被大鳥宰制的陰影,首度在各個生態位中站穩腳步;在超大陸--勞亞大陸分裂出來的北美洲、歐洲、亞洲大陸上,「豨科」(Entelodontidae)以頂級掠食者的角色登場於歷史舞臺。

舊稱「巨豬科」的豨科,屬於偶蹄目的一員,與現生野豬、家豬所屬的「豬科」系出同源;光看骨架的話,兩者之間亦是十分雷同,因此豨科一度與豬科共同被歸類於豬型亞目之中。


↑↓上:野豬,下:凶齒豨,兩者結構十分相似,其實血緣關係有點距離。

實際上,豨科與豬科的關係遠較想像要遠。

根據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結果,現生動物中與豨科關係最近的反而是河馬科--兩者同屬鯨凹齒形類(Cetancodontamorpha),從那個字顧名思義,比起豬型亞目的豬科,豨科和河馬科反而與海裡的遠親:鯨魚的關係還更近呢,想不到吧。

 ↑與豨科最接近的現生動物:河馬科,有趣的是,由於體型與骨架也跟豬類似,河馬科跟豨科一樣,都曾經被歸於豬型亞目中,直到後來才分家。

很多人對豨科最早的認知,來自2002年公共電視台的賀歲片《與野獸共舞》(Walking with Beasts);這部由英國BBC在2001年製作的巨作影集,記錄了恐龍滅亡後,新生代的生物群像;其畫面之用心,就算以當代眼光看,仍屬上乘。


 ↑完齒獸,在劇中的殘暴表現,使之獲得渾名:地獄來的豬。

在第三集的《巨人國度》中,豨科的完齒獸(Entelodon)在這集裡堪稱荒地上的惡霸,腦袋只有橘子大小的牠們,智力低下卻又暴虐非常,任何入眼的物種都可以是攻擊目標--包括同類。

身高接近兩米的完齒獸在當時的環境天下無敵,多樣分化的牙齒讓牠們近乎什麼都能吃,甚至敢在其他掠食者口中搶奪盤中飧--片中的完齒獸就發揮數量優勢,從肉齒目的鬣齒獸(Hyaenodon)口中強搶剛捕獲到的爪獸(Ancylopoda)遺骸。

鬣齒獸的噸位堪與現代馬匹敵,然而在豕突而來的完齒獸面前,也只能眼巴巴放棄到口的獵物了。

↑豨科演化的頂點:肖肖尼凶齒豨(Daeodon shoshonensis),生物插畫家Max Bellomio繪製。

到了漸新世,豨科中最大、最先進的物種:凶齒豨在北美洲出現,全長達90cm的超級大頭甚至比許多恐龍都還要碩大。

為支撐沉重的腦袋,背脊上有著高聳的神經棘隆起,藉以讓發達的肌肉附著,使凶齒豨能夠好好活動牠們的大腦袋,這個特徵跟現生的犀牛或野牛頗為相似。

豨科的好日子到了中新世早期開始告終,並非是生存環境發生巨變,而是新威脅:食肉目開始大型化,如犬熊(又叫熊狗,Amphicyon)這類體型大如北極熊,智商又高出豨科一大截的物種出現在凶齒豨的勢力範圍。

 ↑犬熊等食肉目動物,相較於豨科的老對頭:肉齒目,除了體型相當、智商更高外,最大的差異在於步行方式變成了機動性更高的趾行,條件全面勝出的食肉目,嚴重排擠了豨科的生存空間。Roman Yevseyev繪製。

豨科就這樣,在演化的頂點戛然滅絕,反而是體型小得多的遠親--長相很像,但腦容量大得多的豬存活到了現世。

在豨科全面滅絕、數千萬年不見豬影的北美大陸,豬在16世紀被西班牙探險者德.索托(Hernando de Soto)引進美國,作為探險隊的食用家畜;到了20世紀初,又引進了一批野豬,以供作為狩獵尋樂的標的。

沒想到,野豬憑著強大的繁殖力,與高超的智力,迅速適應了美國的新環境;還與農場逃脫的、育種過、體型更碩大的家豬雜交,誕生出豬斯拉」級的天霸王大個體,美國的荒野重新成為了豬群們的天堂。

600萬隻的野豬群為美國每年 「貢獻」15億美金的經濟損失,但即使開放狩獵季、復育食肉動物,但豬群依然野火燒不盡,春風吹又生。

憤怒的農民咒罵美國野豬是有蹄之兔」或是200磅重的蟑螂」,人與豬的戰爭即使到了現代,依然遠遠沒有結束呀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