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題分類

2019年9月7日 星期六

【隨想雜談】「最大恐龍」變變變

恐龍自被科學化記載起,迄今已超過三個世紀,有個「大」哉問始終縈繞在眾人心中:「恐龍大則大矣,但究竟能大到何等境界?」

🔺認知的起源

↑書還在...但是即使是精裝書的硬殼,在小孩的魔爪面前依然不堪一擊=.=(兇手絕對不是我)。

唸幼稚園期間,正是兒童圖書黃金年代;家長訂閱《國語幼兒月刊》的同時,書商一併附贈了精裝硬殼書:《珍稀世界:恐龍》,這本由台博館研究員賴景陽先生背書寫序的啟蒙寶典,開啟了我對恐龍認知的大門。

2019年9月1日 星期日

【橫向測評】似鱷非鱷混江龍---重爪龍 Baryonyx (Collecta 2019 vs Favorite 2018)





生活在白堊紀前期英國與伊比利半島的重爪龍(Baryonyx),被分類於斑龍超科的棘龍科。

進入正題前,咱們先提提「斑龍」

「斑龍」這個名詞一說出來,很多男性同胞會露出尷尬的邪笑------這名字與明代醫學家徐春甫先生所編藥典《古今醫統》裡,所載入的滋補藥方「斑龍丸」,恰恰撞名(掩面)。

↑確認方子裡沒有「彩龍骨」後,我們可以肯定斑龍丸跟斑龍沒有什麼關係。

在徐先生故去後的恰好第八十年,影響古生物研究史的大事件發生了。

2019年8月26日 星期一

【測評】「鳥型恐龍」在美洲---Collecta 2011 卡林肯竊鶴 Kelenken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Richard Bizley繪製,K-T滅絕事件的瞬間
前景是在岩縫陰影中求生存的早期哺乳類,背景是當時地球上的優勢生物:恐龍,以及墜落中的火流星。很多人認為K-T滅絕事件後,哺乳動物便迅速填補了恐龍消失的空窗,成為地球的霸主---這個「想當然耳」的觀念其實很有問題。

6500萬年前,白堊紀末期的終焉,K-T滅絕事件(K-T extinction),勃發。

破滅的火流星劃破虛空,撕裂氣流,墜落在墨西哥灣。這一轚徹底改寫了地球史,也終結了恐龍統治地球逾億年的王朝…嗎?

2019年8月3日 星期六

【測評】血盆巨口大長腿---肉食龍的進化終點:阿貝力龍超科群像(一)



↑生物藝術家James Kuether所繪製的阿貝力龍超科家族。

「堅固的顱骨與顎骨組成的壯實大嘴,長滿勾刀般的尖牙,貪婪地搜捕一切可供食用的獵物。

驅使這群殺戮機器前進的,是一雙佔據軀體絕大多數體積的強健俊足,讓他們的巨軀能在日漸廣袤的平原地帶上以超越坦克的速度疾馳。

粗短的前肢作為無用的累贅,已然退化至最小限度,一切都往最有效率的方向演化。」


這怪獸般的描述絕對不是在講恐暴龍(
イビルジョー),正是活躍在白堊紀後期的廣大南半球、以頂級掠食者之姿活躍的阿貝力龍超科(Abelisauroidea)。

2019年7月28日 星期日

【測評】侏儸紀神州大地之王-永川龍 PVC成品大測評!(中)



由古生物繪畫大師趙闖,跟動物文字作家楊楊所領銜的PNSO,多年來致力於古生與現生生物的科普教育工作。

前者筆下精妙且科學性兼具的畫作,搭配後者溫柔細膩的文字,這樣的黃金拍檔可謂是相得益彰。